科普俱樂部
PXW-FS5 RAW格式在《探夢實驗室》的實踐2016-11-09
2013年秋,伴隨著索尼集團超高清4K技術、設備的厚積薄發(fā),“索尼探夢”順勢踏上新的征程。一方面,其擁有10余年實踐工作中積累的科普資源;另一方面,索尼公司領先的影視技術、4K產業(yè)鏈也日趨成熟與豐富。于是,從服務于少數小觀眾的面對面的單一科普表演形式,開始走向視頻觀看的科普新形態(tài),使更多的青少年受益,國內首創(chuàng)的4K科普影片《探夢實驗室》應運而生。
科普影片為什么要拍成超高清4K的?幾年前,這還是引起一番討論的問題。所幸,包括索尼高清影視技術學院國以鈞院長在內的人士預判準確,認定《探夢實驗室》作為索尼公司科技館的當代作品,應該有一個高起點。因為科技館本身就是先進科技的代表;而超高清4K的發(fā)展符合科技發(fā)展的潮流;另外,科普不僅是把科學的內容傳遞給青少年,同時傳遞的還有科普的手段。
本期的實驗以物體在失重狀態(tài)下的表現為線索進行拍攝。實驗的操作方法是使被攝物自由落體,其間用攝影機對該物體的失重狀態(tài)進行捕捉。
由于需要在被拍攝物體下落過程中進行跟拍,所以要考慮拍攝設備和被拍攝物體同時自由落體,并且在落地后保證拍攝設備完好無損。因此在拍攝準備階段,首選的設備是GoPro等小型且易固定的攝像機。但在實際操作中,現場受高度限制,被拍攝物體自由落體的過程非常短暫,所表現出的失重狀態(tài)也只在一瞬間。權衡綜合因素后,最終決定不增加下落高度,而改用高速4K RAW來記錄這短暫的一瞬間。
拍攝的物體和攝像機需要設置在一個特制并加固的小紙箱內,所以像PMW-F55、CineAlta F65等一些可以進行高速4K RAW拍攝的大個子被排除在外,最終敲定的設備是PXW-FS5加HXR-IFR5 、AXS-R5這個組合。AXS-R5 與 HXR-IFR5 連接后可作為 PXW-FS5 的外部 RAW 錄像機。
首先為PXW-FS5準備一個大小適中的海綿底座,通過這個底座將PXW-FS5固定在小箱子中。狹小的空間不允許再添置更多的東西在里面,所以AXS-R5不可能架設在PXW-FS5機身后方,為此我們特意在箱子外面使用一根SDI線和PXW-FS5進行連接。僅需使用一條 3G HD-SDI 電纜即可連接到 PXW-FS5,PXW-FS5 可單獨作為攝像頭使用。HXR-IFR5 使用 AXS-R5 上的電源,后者可通過 BP-FL75 鋰電池組供電,也可以通過使用 XLR 4 針電源輸入的外接 DC 12V 電源來供電,非常方便。
為了保證設備的安全,在拍攝過程中,PXW-FS5全機身包裹海綿,只留鏡頭在外部,因此機身的散熱問題令人極為擔心。然而PXW-FS5的耐熱性表現非常出色,雖然拍攝結束后機身已經被‘捂’得有些燙手,但在拍攝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問題。整個拍攝大概持續(xù)6個小時左右,其中除了更換2次電池,PXW-FS5一直保持開機狀態(tài),其穩(wěn)定的工作性能非常出色。
其中一個實驗是拍攝蠟燭火焰在失重狀態(tài)下的樣子。在拍攝過程中,PXW-FS5需要一直處于密封的環(huán)境中,而監(jiān)看和操作都需要在外部進行。在箱子開啟狀態(tài)下手動進行對焦,將一切拍攝參數調整好后把箱子封閉。使用一根5米長的SDI線將PXW-FS5和AXS-R5進行連接,箱子在距地面3米高臺準備自由落體,AXS-R5則放置在地面,在 AXS 存儲卡上錄制4K 100fps 16 bit 線性 RAW 文件。PXW-FS5加AXS-R5這個組合充分發(fā)揮了 PXW-FS5 上的 4K 成像器的潛力,確保拍出的 RAW 文件具有寬畫幅和高水平的色彩分辨率。純黑的背景顯得非常干凈;畫面暗部噪點控制出色;亮度恰到好處。而使用 AXS-CR1 讀卡器可將錄制的 RAW 文件輕松轉移到 PC 上,也為現場DIT和后期制作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。
拍攝過程中唯一遺憾的地方是無法使用AXS-R5觸發(fā)PXW-FS5進行高速拍攝,所以在拍攝中只能使用遙控器對PXW-FS5進行直接操作。但由于是紅外遙控,隔著障礙物進行操作就顯得十分費力了。期待今后有藍牙或其他遠程操作模塊的出現以完成此類拍攝。
最后奉上工作照和拍攝成果。PXW-FS5在這樣一個小紙盒子里從3米左右高度自由落體不下100次,可見其機身的耐用性。蠟燭失重狀態(tài)下火苗變成圓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