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6年,晶體管生產步入正軌的時候恰逢東通工創(chuàng)立10周年。公司以非常平靜的心情迎來了創(chuàng)立10周年的日子。在這10年當中,井深等人帶著一種要為社會做出貢獻,將自己的公司盡可能發(fā)展壯大的志向,分秒必爭地進行努力。而此時此刻他們卻真正感覺到10年的歲月真是“轉瞬即逝”??!
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,東通工的發(fā)展速度出乎大家的意料。由于東通工幾乎是在戰(zhàn)后的廢墟上從零開始起步的,因此可以說每天過的都是走鋼絲一般的生活。雖然如此,公司的資金已經由開始時的19萬日元發(fā)展到1億日元,員工數也增加到創(chuàng)立之初的12倍。除了位于御殿山的總公司工廠外,還設立了仙臺工廠。在公司成立5周年之際,井深先生曾想:“磁帶錄音機就算是已經完成了,公司終于可以為此畫上一個句號了?!钡?年過去了,所有這些不僅沒有一個圓滿的句號,反而讓井深感到:東通工仍然站在出發(fā)點上。由此不難看出,公司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。
除了晶體管方面需要進一步開發(fā)之外,東通工一直在生產的商品也需要進一步發(fā)展。磁帶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。當時除東通工外,TDK和其它廠家也在生產這類產品,而且從國外進口的3M也加入競爭。NHK使用的就是3M的刻痕磁帶。東通工為了能夠得到NHK的訂購,決定加強磁帶部門的力量。仙臺工廠的高崎經理被委任為磁帶部部長,雖然他舍不得離開一手建立的仙臺工廠,但還是按照井深先生的意見投入磁帶改進的研究,由于此前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,所以不久磁帶就開發(fā)成功,并且順利地被NHK采用。
——摘自為紀念索尼公司成立50周年編纂的《源流》一書